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2021-2025年事业发展规划
-
博物馆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机构,博物馆开展文物收藏、保护、展示的目的是为了公众的教育、研究及欣赏,使自己的观众成为社会文明的参与者和推动者。
-
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是国内首家沉香艺术博物馆,成立于2010年,是一家以沉香文化为主题的民办博物馆,在2013至2018年度天津市博物馆运行考评中连年被评为优秀,曾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优胜奖。
-
当前,新时代对博物馆提出了新定位,社会对博物馆发展有了新期待,同时基于博物馆自身发展壮大的需求,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,提高质量,扩大影响,实现高水平发展,为此设立规划,规划期为2021-2025年。
-
一、指导思想
为了贯彻国家关于博物馆的宏观政策法规和文物工作方针,立足于专题博物馆的特色和规律,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坚持“独具特色,创新发展,服务大众”的立馆宗旨,坚持以人为本,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、高质量管理、优化展览形式、提高公众服务水平、加强科学研究能力、提升内控管理效率,以实现博物馆工作新发展新突破。
-
二、发展目标
从本馆实际出发,综合分析未来发展趋势,逐步完善藏品体系,提高展览质量,优化教育项目,扩大传播范围,壮大文化产业,增进国际交流,以实现博物馆展览或传播效应获得国家级奖项,达到国家二级博物馆标准,成为中国沉香文化发展的引领者,创建世界一流的沉香主题博物馆。
-
三、主要任务
1、加强文物征集,进行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
根据馆藏特色,始终围绕沉香文化主题,重点征集中国历代香具、古代沉香雕刻艺术品、具有地域特征的沉香原料等,进一步完善藏品体系,建立藏品数据库,基本形成沉香收藏体系,同时完善藏品管理制度,进行标准化管理。
利用新技术成果加强文物库房的安全性,实现精确化控制文物保存环境,消除安全隐患,努力达到“稳定、洁净”的文物保存环境状态,提升我馆的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。
2、开展课题研究、国际合作、图书出版等研究推广工作
寻求与故宫博物院、山东博物馆、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等机构的合作,在中国香文化研究项目上实行跨单位合作,积极申报国家、省级课题,探索国有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合作新形式。牵头开展中日香文化学术交流、东南亚地区沉香考古、中国香文化走进欧洲等国际交流合作,联合日本、东南亚国家沉香科研机构,举办调研、研讨等活动。持续组织开展沉香文化国际论坛。积极参与“京津冀博物馆创新联盟”活动,于“后疫情”时代,开展云展览,云直播等活动。
启动“中国历代香具文物珍藏大系”出版项目,通过联合其他博物馆,精选出历代香具,编撰出版综合性藏品图录,展示沉香博物馆馆藏资源,梳理中国古代香具时代特点,为社会提供文物基础资料。
针对馆藏藏品形成若干成果,强化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及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、保护和管理能力,同时学习吸收境内外文博知识产权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成熟经验。
3、紧跟国家战略部署,打造特色展览
继续用展览讲述中国沉香故事,阐释沉香价值,形成沉香主题展览知名品牌。寻求与国有博物馆联合办展,充分利用双方馆藏资源,实现优势互补,推出“文人与香”、“宗教与香”、“宫廷用香文化”等主题特展,强调“香”的嗅觉特性,注重展览现场香味的营造,继续深化落实沉香博物馆提出的“可闻的展览”这一全新展览概念。
以“沉香之路”为主题,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联合推出一系列香文化展览,展示古代沉香流传的状况,以国际视角探索沉香新发展。
4、全面提升博物馆公共教育服务水平
针对公众的年龄特点、知识结构、文化层次、社会角色等开发特色鲜明、主题突出的教育项目,形成独具特色的香文化教育课程体系,形成一系列的教材及读本。走进校园及社区,扩大服务范围,继续探索馆校合作、社区合作新模式。
充分利用网络资源,推出博物馆线上教育平台,推出传统香文化系列教育课程、科普视频等。开发手机APP中的实景导航、科学解说、智能聊天等技术,打造全新的互动参观模式,让沉香博物馆“装入口袋”。
继续推进品牌教育活动“香满中华”项目,在前期已在20地开展的基础上,继续扩大规模,增加至80地,真正实现博物馆“香满中华”的宏大愿景。
5、学术成果应用化,进一步扩大博物馆文创产业
研究解读沉香作为芳香类植物的药用价值,探寻中国的芳香疗法,开发出符合当代审美,服务当代生活的文创产品。与百色百香、太樾、爱普科技等一批专注于沉香应用的优秀企业合作,通过开发授权等手段将中国传统香文化研究成果应用到当代生活中,推出实物类与服务类两大类文化创意产品,实现现有博物馆文创产品数量至少五倍增长,以特色文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
6、完善天津蓟州香文化体验中心,筹备北京、成都分馆
继续完善天津蓟州香文化体验中心的建设,实现承接大型展览、文物保护修复、文化创意展示及销售等活动。探索北京分馆、成都分馆设立办法,适时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,了解当地政策,完成初步选址、团队搭建。
-
四、保障措施
1、组织保障,积极改革体制机制
推行博物馆理事会制度,确立博物馆决策层的决策地位,进一步激发博物馆的活力。完善各业务部门职责规范和人员配置,使博物馆逐步转化为符合国际水准的公共博物馆,实现社会化管理、运营。
2、人才保障,注重建设人才队伍
以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为抓手,引进专业研究人员,培育优秀学术团队,营造良好学术氛围。完善激励考核机制,通过研修培训、职称评定、学术交流、项目资助等方式,培养沉香文化领域学术带头人、博物馆管理经营、文物鉴定、陈列设计、教育传播、文化创意、国际交流等急需紧缺人才,专业人才比例达到50%以上。
3、经费保障,努力拓宽经费渠道
探索理事会制度下的文化基金会等多元化运营,积极筹划社会资本投入、捐赠等多渠道资金的筹集。完成博物馆电商平台的搭建,逐步实现运营规范化,吸引观众进行消费。寻求与企业、机构的合作,通过展览输出、IP授权等合作形式实现经济效益增长。
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2016-2020年发展规划
-
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是国内首家沉香艺术博物馆,成立于2010年初,是一家以沉香文化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,作为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、中国沉香保育委员会主任委员、天津市4A级社会组织,自2013年度至2015年度参加天津市博物馆运行考评工作,根据《天津市博物馆运行考评办法(试行)》(《天津市博物馆运行考评申报书》、《天津市博物馆运行考评表》),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被评为优秀。2013至2014年度与山东博物馆共同举办的《空灵之约——中国沉香文化展》入围第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终评并获优胜奖。
-
一、指导思想
优秀的传统文化背后,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,承载着文化自信,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。2014年3月27日,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演讲时指出: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,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,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。”
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,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机遇,准确把握博物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方位,结合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自身的鲜明特色,秉承着“生活考古”理念,围绕除了要精于中国传统用香文化的研究,同时重视沉香文化的当代价值,提炼出“古”与“今”的融汇点,复苏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记忆。
-
二、发展目标
以建成“独具特色,勇于创新,服务大众”的沉香艺术专题博物馆为使命,紧跟国家重大政策方针,抓准博物馆在“京津冀一体化”发展中的文化作用;加强博物馆在沉香研究领域的专业权威;开拓博物馆展览的新思路、新技术、新模式;建全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体系,完善博物馆文化教育项目;适应市场需求,建设博物馆文化产业体系;提高科学管理水平;稳步推进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发展,促进博物馆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。
-
三、主要任务
(一)以“生活考古”为指导,提高学术专业水平
以“生活考古”为指导,从社会史、工艺史、医疗史等领域出发,对历代沉香经贸、沉香实用进行考察,梳理历代对沉香的认知变化;除了对历史上的沉香进行研究外,博物馆也将对当代沉香体系进行梳理。深化博物馆专项研究,提高博物馆的专业水平,为展览、交流及文创产品开发奠定基础。
(二)加强文物征集工作,进一步完善藏品体系,建立藏品数据库
根据馆藏特色,围绕沉香标准样本、沉香雕刻艺术品、中国历代香具加强藏品征集工作,进一步完善藏品体系,建立藏品数据库,及时更新数据库内容,做到80%以上的藏品录入率。
建立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,完善库房收藏环境,提高藏品养护工作质量。
(三)提高展览质量、创新展览形式
为了讲好传统文化的故事,使人们在严肃活泼的氛围中与传统文化产生共情,博物馆对展览展陈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尝试,将“生活考古”与“场景式展览”、“沉浸式观展体验”灵活运用,采用多样化的情景设置、完备的硬件设施以及新颖的文创产品相结合的方式,使观众能够真正生活在展览之中,唤醒其对传统文化的内在共鸣,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方式、文化态度。
在展览内容上,博物馆持续探索“生活”与“香”之间的内在联系,通过不同的展览主题,搭建文物镜象,邀请观众一同重现文化往事,让文物再一次“活”起来。
(四)立足“京津冀一体化”,建立蓟州区文化体验中心
立足“京津冀一体化”发展战略,博物馆计划在蓟州区建立“LIVE IN”文化体验区,利用蓟州当地的山水优势,重新整合资源,40亩体验空间全域布局、全景打造,推出一种新的文化体验模式——“LIVE IN”,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文化艺术相结合的深度体验,让文物活起来,让文化活起来。该区域包含文化、旅游、教育、培训等多项职能。
(五)发挥自媒体优势,扩大展览宣传力度
加强博物馆展览及相关活动的宣传力度利用微信、微博等平台,丰富传播手段,使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更多民众,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互动。
(六)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,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
通过网络平台提供门票预约、电子认证、语音导览等服务内容,进一步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。
结合传统节俗推出系列文化体验活动,通过讲座、文化体验、互动等多种形式,让观众对中国传统生活艺术之美有更直观的感受。
进一步完善博物馆教育课程体系,与中小学合作,探索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合作的模式,将文化体验、学术讲座等活动带进校园中,引领同学们感受传统香文化的优雅气质,品味中华民族文化的神韵,零距离接触沉香艺术精品,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,提升艺术素养。
(七)加强文化交流,扩大博物馆影响力
寻求与其他科研机构、交流中心的合作,使博物馆的影响力不限于一地,在继续推进“香满中华”活动的前提下,使博物馆能够走出国门,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。
(八)拓展沉香实用价值,丰富文创产品种类
1、开发模式
博物馆与沉香贯穿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发展,是重要的文化遗产,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致力于对沉香应用的恢复和创新,通过与专业文化创意公司合作,共同寻找文化传播、文化创意产品研发、文化体验活动的新角度、新模式。
2、开发理念
博物馆立足于本馆研究成果,遵循“生活考古”的指导,以“香”为核心,透过实物,将传统的生活艺术与当代的生活习惯相结合,传统的器型与当代的工艺,源远流长的审美意识与特立独行的生活理念,各具特色的行为、概念、意识在一处碰撞,形成了博物馆独有的文创产品。
3、文创种类
通过开发传承仿古类、传承创新类、聚珍典藏类、生活日用类四大品类的文创产品,让文物“活起来”,跨越时间的藩篱走入人们当下的生活。
-
四、保障措施
1、组织保障,积极改革体制机制
健全博物馆理事会、监事会制度,确立博物馆决策层的决策地位,保证对博物馆工作的监督,进一步激发博物馆的活力,完善各业务部门职责规范和人员配置。
2、人才保障,注重建设人才队伍
以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为抓手,引进专业研究人员,聘请各领域专家学者,组建学术委员会,为博物馆学术工作增添助力。
与此同时完善激励考核机制,加强馆内人员的培养,形成专业人才梯队。
3、经费保障,努力拓宽经费渠道
探索多渠道的资金筹集。
通过完善博物馆与专业公司的合作,形成文创产品体系,吸引观众进行消费,通过文创销售,补充博物馆资金。